中国网6月16日讯(记者李哲)2015年6月16日上午十时,教育部在京举行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此次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和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就大赛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大赛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此次大赛的参赛项目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参赛项目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是“互联网+”新业态,即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即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四是“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即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大赛分报名、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报名时间为6月8日至7月31日。最终遴选300个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时间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此次大赛共设立金奖30个,银奖70个,铜奖200个,并在金奖团队中设立冠、亚、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