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团的岗位 走好成长之路
――在“团省委机关青年干部成长论坛”上的发言
团省委组织部 彭 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团省委机关青年干部成长论坛”,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自己在共青团岗位上的所学、所做、所思、所得,感到非常荣幸,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团省委机关开办这个论坛,我觉得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王磊书记经常讲,青年干部要在加强学习、扎实干事、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出成果与出人才的有机结合。省第十二次团代会后,团省委党组提出了“修品行、善学习、勤思考、实做事”的总体要求,开展了业务练兵、岗位成才等活动,为同志们搭建了很多学习的平台、实践锻炼的平台、成长进步的平台。我们这个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积累工作经验、展示自我风采、不断提高素质。
我们常常说,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团的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奉献的岗位。我们每一名同志在这个大学校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做好广大青少年的工作,边学习、边工作、边思考,自身素质作风和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进步。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在团省委工作的经历,谈一下对新时期团干部成长规律的思考。不正确的地方,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主要汇报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充分发挥共青团岗位的独特优势,二是如何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如何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一、珍惜团的岗位,充分发挥大学校的独特优势
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曾发自肺腑地说过:“没干过共青团工作是一种遗憾”。如今,再次品味这句话,深感其中的甘醇和厚重。回想自己2000年走上团的工作岗位,从办公室到学校部,从青工部到组织部,在领导的关怀培养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经过不同岗位的学习、锻炼、提高,对工作渐渐地由陌生到熟悉、由忐忑到从容,成长的足迹越来越清晰可辨。可以说,正是有了共青团岗位的历练,正是有了共青团赋予的广阔舞台,让我比从事其他职业的许多同龄人有了更多学习提高和锻炼磨砺的机会。我想,共青团岗位之所以能够带给团干部无限的工作激情、无穷的成长动力,应归结于它独特的组织优势。
首先,从团的组织性质看,有助于拓宽团干部的思维视野。团的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这就决定了团的岗位具有全局性的优势。从横向来讲,我们具有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团组织;从纵向来讲,从中央到地方,我们有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从层次上来讲,共青团是核心,有青联、学联、少工委等外围组织,再往外延伸还有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协会和社团。在这样一个职能多元、触角广延的组织体系中工作,为青年干部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素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不管在团的哪个岗位工作,都要求我们及时掌握各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我个人来讲,通过在青工部参与组织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不仅熟悉了劳动技能型比赛的规则和标准,而且对工具钳工、维修电工等工种的施工工艺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从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我既要熟悉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学校等领域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又要及时把握党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一些最新成果。可以说,团的岗位蕴含着无限的价值和丰富的资源,通过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和历练,能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一个真正的多面手。
其次,从团的职能定位看,有助于提升团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既要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要结合共青团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其中很多工作和活动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协调和整合方方面面的关系。然而,共青团是公认的“清水衙门”,各级团组织都面临权力小、财力乏的问题。在资源和职权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没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不可能的,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团干部的社会动员能力。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言:“共青团就是要背靠党委,面向青年,左右求援,自我奋斗”。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讲,这确实是一个宝贵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进行广泛接触,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无形中就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开展的“青年文明号”工作,通过这项团的品牌活动,共青团已与全省30余个行业(系统)建立了广泛联系。不管是对“青年文明号”进行日常管理,还是开展主题活动、召开联席会议等等,都需要争取各行业(系统)的配合和支持。这种经常性的沟通协商过程极好地锻炼了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使我们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再次,从团的工作对象看,有助于提高团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为党作青年群众工作的,承担着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的重任。为真正赢得团员青年对组织的信赖和思想的认同,我们就要努力深入广大普通青年,进行有效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本领也随之得到提升。记得2002年团省委与山东移动通信公司联合开展了“山东移动全省优秀贫困大学生评选活动”。我作为学校部该项活动的具体承办人,与奖学金获得者朝夕相处了多日,与这些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的大学生们交上了朋友。在颁奖仪式结束后,一名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女同学向我跑过来,紧紧抱着我流下了不舍的泪水。那一刻,我觉得来自普通青年的真心回应,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褒奖。正如陆昊同志所言:“共青团根本的生命力在于同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我们只有真心实意为青年谋利益,才能够赢得青年的信赖和认可,自身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最后,从组织内部环境看,有助于树立团干部的良好作风。做好团的工作,培养过硬的作风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原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同志所言:“作风建设是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团干部的作风,就是团的形象。”在这方面,团省委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对机关作风建设一直抓得很紧。党组提出的“修品行、善学习、勤思考、实做事”12字要求中的“修、善、勤、实”都是对作风的明确要求。在党组建立以人的能力增长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机关上下风清气正、人心思进,比学习、比工作、比作风、比干劲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在组织部工作期间,深受部门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部门建立了“谦虚好学、勤勉敬业、奋勇争先、团结友爱、公正清廉”的部训,制定了“四学三练两提升”的部规(四学: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三练:练实基本功、练就好作风、练成多面手;两提升:提升内在素质、提升外部形象),树立了“团结好、工作好、学习好、纪律好、形象好”的部风。部门同志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除研究讨论工作外经常交流近期思想收获和学习心得,每个月围绕时政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每个季度编辑一期《脚印》互通工作心得、互荐佳文好句。这种共同学习提高的良好气氛,时刻督促我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提高。
二、自觉练好内功,打牢团干部成长进步的根基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共青团岗位的独特优势,为团干部的成长进步搭建了广阔舞台,提供了足够充分的学习锻炼条件。然而,团的岗位优势能否内化为干部自身素质的真正提高,能否转化为团的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关键在干部自身。正如陆昊同志所强调的:“在团的岗位上能不能受到这些锻炼并不必然,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干,在于我们能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能不能抓本质,抓主要矛盾,迎着困难上。”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男孩在他父亲的农场干活,每天干完活,他都要把浇完水的空桶整齐地摆放在一起。有一天,农场上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眼看就要下暴雨了。男孩匆忙地收拾空桶,可是无论怎么摆放,水桶总是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男孩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他的父亲。父亲让他把空桶装满水,男孩照做了,水桶便在暴风雨中纹丝不动。水桶之所以能在风雨中岿然不动,是因为增加了自身重量。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环境,在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锻炼、积累、提高,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增强“底气”,不断打牢自身成长进步的根基。
自觉练好内功,就要把学习当作永恒不变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从干部成长过程来看,学习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不学习,思想就会缺少灵气,讲话就会缺少底气,行动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共青团是所大学校,团的岗位特点要求团干部具备见微知著的敏锐观察能力、整合资源的组织协调能力、消化理论的应用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认知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比其他干部更加重视学习,把学习当作工作的前提,当作生活的乐趣,当作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表率。对年轻干部来讲,我想抓好学习应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学好理论知识。理论学习是最根本的学习,是我们培养理论素养、提高理性思维,增强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自身来讲,我觉得理论学习应做到三勤:一是“眼勤”,就是要多看。通过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介,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全团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与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理论层次和认识水平。二是“手勤”,就是要多写。坚持记读书笔记,注重对知识点的积累,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三是“脑勤”,就是要多想。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提高知识的变现能力和增殖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二是学 好工作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门路、程序、手段,是完成“过河”任务目标的“桥”和“船”。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经验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是最重要的方法。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去年我们在开展团内基层民主建设试点工作中,就是充分借鉴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做法,吸收了浙江等民主建设起步较早省份的经验,总结了我省各试点单位的实践成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我省的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并用于指导基层,从而使这项创新性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觉练好内功,就要把思考当作推动工作的动力。王磊书记用“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道理,告诫机关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提高悟性。的确,能不能够做到勤思善思,不管是对干部成长,还是对事业发展来讲,都尤为重要。如果只顾埋头苦干,不进行或不善于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不能举一反三,发现事物的规律性,那么一生的辛勤工作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场简单的重复劳动。怎样做到“勤思考”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比较中思考。就是要增强比较意识,做到在比较中识别长短,在比较中鉴别优劣,在比较中开拓创新。比如我们在写文章之前都要先拟定个提纲,列提纲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对写作人谋篇布局、逻辑思维、概括分析能力的集中检验。组织部在起草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字材料之前,部长都会领着部门同志对提纲进行反复推敲,并提出许多新的思路和见解,常常使我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通完提纲,我都会将修改稿与原稿之间进行反复比较,仔细想想差距在哪儿,今后应该多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自己的文字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锤炼。二是在调研中思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想要把这些情况和问题学懂弄透,就会督促着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学一些东西,思考一些问题,这样既能够有效治愈“问题缺乏症”,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去年团省委集中三个月时间,首次在全省启动了团情大普查,以填报数据表格和专题调研为基本形式,对各领域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队伍及青年分布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统计。通过此次普查,我们全面摸清了家底、把握了青年动态,掌握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形成了《山东共青团组织建设状况研究报告》,为提升完善基层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在总结中思考。总结既是对自身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炼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主席讲,“我是靠总结吃饭的。每打完一仗都要进行总结。只有总结才能找出规律,避免失误。”从认识论上讲,总结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把总结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比如一天工作结束后,总结一下这一天下来自己都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哪些可以做得更好,怎样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得到提高。
自觉练好内功,就要把实干当作成长进步的基调。李大钊先生曾有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同样,我们团干部只有扎扎实实地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共青团对青年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青年群众基础才能够稳固。具体来讲,一是做事要稳,克服浮躁。有道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就做学问而言的,其实做事也是如此。踏实做事要求我们立足于稳,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用哲学思维来讲,就是要坚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在做基层团建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团建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没有灵丹妙药,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基层之道,常抓不懈。基层情况越复杂,推动组织建设的过程越艰难,就越需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寻求破解的办法和途径,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做事要实,要做到位。一个“荡秋千”的原理讲的是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它告诉我们,不管工作多么简单平凡,依然要一丝不苟地做到位,投机取巧、得过且过对事业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做到位,要求我们树立精品意识,提高执行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海尔总裁张瑞敏在管理上提出了著名的“擦桌子理论”,他在比较中日两国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过: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6遍,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遍;可是如果让一位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6遍,第二天也可能擦6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5遍、4遍或3遍,到后来,就不了了之。鉴于此,张瑞敏抓管理就是从培训员工擦好桌子开始,培养员工的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海尔也就是在这种理念、精神、作风中造就了一流的员工队伍,打造了一流的产品质量,塑造了一流的电器品牌。张瑞敏后来感慨: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是做事要细,以微见著。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作为团干部,应当以一种精益求精、追求细节完美的精神,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把细事做亮。在筹备省第十二次团代会期间,组织组确立了“零差错”的工作目标,组里每名同志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尽心尽力。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全程参与了代表选举工作。代表组的工作对细节要求很高,代表名额的分配、代表资格的审查、代表名册的编制等各个环节,处处体现细节,处处要求精准。我记得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为保证不出差错,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直至后来校对代表名册时,真得看到了头晕恶心。俗话讲“苦累面前常思得”,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感到真是获益良多,其中既有业务知识的提升,也有工作经验的丰富,更有意志品质的锤炼。
自觉练好内功,就要把自律当作始终坚守的承诺。胡锦涛总书记向团干部提出了“政治上要坚定、作风上要扎实、自律上要严格”的要求,党中央书记处也明确指出,团干部要“在共青团这个大学校里打下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根底”,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团干部成长的殷切期望。我想我们年轻干部应当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自律意识,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原则和纪律要求。一要守廉。廉洁自律是党性党风的高压线,也是做人做事的底线。高压线不能碰,碰了就是致命的;底线要坚守,守不住就会兵败如山倒,就会滑向深渊,因此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道德防线和纪律防线。二要省身。我想,团干部身负党的厚望,更应该严格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的自觉性,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就像拿着一把扫帚,时时刻刻注意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做到防微杜渐。三要克己。我们也知道,年轻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面临的选择很多: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贪图享受与艰苦奋斗的选择,养尊处优与勤于奉献的选择,两极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而选择的过程,也是检验理想信念的过程。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喧嚣,也就选择了浮华;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现在社会上对团干部是比较关注的,我想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经常为自己准备“三盆水”:一盆水常“洗头”,洗刷头脑中的私心杂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一盆水常“洗手”,保持自己的手干干净净,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一盆水常“洗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只有这样做,做人才会有“底气”,做事才会有“硬气”,从政才会有“正气”。
三、认真履行职责,为共青团事业多作贡献
应当说,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发展变化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从事的共青团事业,我们的工作对象、工作领域和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做好共青团工作、做好青年群体的工作,任务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对我们团干部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这些年来,我们团省委积极创新团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在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年就业创业、青少年维权、基层组织建设、志愿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工作,抓得很实、很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很有成效。我从来到这个光荣的大集体的第一天起,就被这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被这种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精神所深深吸引、深深感染。团的事业是青春的事业,团的岗位是奉献的岗位,也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有为才能有位,现在有为现在才能有位,现在有为将来才能有位。不管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时间是长是短,不管我们将来走上什么新的岗位,这段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注定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一串踏踏实实的脚印、留下一段精彩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都应该带着感恩的心,珍惜现在的岗位,珍惜这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脚踏实地,朝气蓬勃,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潜能,倍加努力工作,为共青团的事业多作贡献。
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共青团,也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奋发有为的状态、勇于拼搏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境界。“昔日之得不足以自衿,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今后,我将在共青团这个大学校里,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每一天,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只有这样做了,在将来有一天回忆往事时,我才会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而为曾经与大家一起努力过、一起奋斗过、一起献身团的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