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很不容易。据统计,美国每年有50万人创办自己的企业,当年倒闭的占40%,5年之内倒闭的占80%。美国这样一个有着创业传统的国家尚且如此,中国自然也不会例外――中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年左右。诚然,这个时代不乏种种创业的传奇,我们也知道许多诸如比尔•盖茨、戴尔这样的创业英雄,但是,这只是特例,不是普遍现象。这样高的失败率使许多大学生对创业望而却步。有许多青年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出于兴趣进行创业实践,并且不少人也有一定的程度的成功,但是当他们真正从校园离开,踏入社会,却宁愿为着有个稳定的工作去四处求职也不愿意自己真正开始创业之旅。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创业的艰难,前途的未知使之不敢去坦然面对――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真正的人生规划,与大学时代的创业实践是两码事。
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很多,其中最主要是这样几条:
1、资金方面的困难。大学生从校园里刚走出来,毫无资金积累,有的甚至还欠着助学贷款或者亲戚朋友的借款。除了极少数人有家庭支持资金外,大多数人都将遇到这个困难。而如果借助于民间资本则又加重了创业的风险成本,很容易创业未成还倒欠一屁股高息贷款。
2、社会经验缺乏。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谈判等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创业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他们可能会在工商、税务、卫生、公安、城管、消防等众多部门的手续中找不到方向。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甚至由于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社会,对于市场中的很多创业项目缺乏了解,而那些本来就是商家借加盟、连锁等幌子用来圈钱的虚假创业项目利用大学生的天真与激情,对项目进行不切实际的介绍、人为夸大其市场空间、谎称其丰厚的经济效益,诱惑着他们去投入其中,等到发现项目并不可行时却为时已晚,损失惨重。
3、知识限制。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我们所学的知识总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学文的,在商业、会计、理财税收等方面的知识匮乏;学理的,虽然在商业、理财等方面占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仅构思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对运作模式、盈利点、投入产出、计划书等一些创业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无法给出清晰的解释。而构思与实际脱节,过多认可自己的设想,就会导致对创业的理解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和概念上,与社会需求不符,最终创业失败。
4、社会资源缺乏。大学四年,大学生们的交际圈子大多仅限于同学和老师,社会关系基本是空白,而人脉恰恰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的缺失,使大学生们在创业之时,空有良好的创意和项目,却往往叩不开市场的大门,提取不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生创业困难多、失败率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滞后。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创业能力是学生的“第三本护照”,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地位。这表明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美国政府在过去20多年里,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教育,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此外,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创业教育基本都推广到初中。
反观国内情况,中国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讨论研究、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就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以外,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还主要停留在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层面上。实践证明,以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设计活动为主的创业“实务”教育是不会深入持久的,实际效果甚微。
1、对创业的整体概念缺乏正确认识。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还认识的不透彻,广大师生对创业活动本身了解不够深入。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认为创业高不可攀,意识不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方式是具有多样性的,而大学生积极创业不仅满足自己就业的要求,甚至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
2、没有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目前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比较杂乱,缺乏合理的安排,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多为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比较空洞,没有可操作性。
3、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创业教育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兼具理论与实践这两种素质的教师在我国高校还十分缺乏。
4、创业教育模式过于陈旧,缺乏必要的创业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是延续普通课程的授课方式,泛泛的讲解有关创业的内容。这样一来,虽然学生了解了创业课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平台去完成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并提高大学生以创业能力为主的各项综合能力为目标,而不是“纸上谈兵”。
5、创业活动流于形式。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创业计划竞赛往往是优秀学生创业者诞生的摇篮,但在我国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平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高校扩招、企业改制增多、拆迁征地增多,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一再增大,“创业”将会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一个关键词。创业教育也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进一步转换教育机制,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和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们共青团组织来说,如何结合我们的国情、省情进一步更新观念、转换思想,正确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是我们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当前,我省的青春创业活动在蓬勃开展、不断深化的同时,进一步成立了山东省青春创业促进会,构建起共青团凝聚会员和创业青年的联系平台,这有利于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扶持。我个人认为,在进行青春创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收集整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把这些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汇编成《大学生创业指导(或参考)手册》,作为我省大学生创业指导用书加以推广,让创业大学生有所参考,有所领悟。
2、着力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培育。培育创业精神是一个长期过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就业观念,把被动创业转化成主动创业。
3、加大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举办“青春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与大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大学生们的创业激情。用成功创业的案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们,使他们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4、突出对困难大学生,尤其是残疾大学生的创业帮扶工作。我们现在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促进全面性、大规模的青年创业,那么帮助最困难群体就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5、重点扶持优秀留学归国大学生创业。注意优秀创业项目甄别,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为优秀留学归国大学生争取优惠政策,并以此为契机,为我省进一步吸引人才,做到经济与社会影响双赢。
青年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民族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大学生是青年创业活动的主要力量,促进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搞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